回彈是汽車車身成型領域三大主要缺陷之一。但隨著汽車鋼強度級別的提高,尤其是強度級別超過800MPa的薄鋼板沖壓成形后,其回彈現象特別嚴重。而零件回彈尺寸的大小,直接影響到零件的表面質量以及車間后續的總裝裝配,對于比較大的回彈零件,就需要額外反復進行校正或者精修模具來補償回彈,增加了大量不必要的時間以及模具開發成本。 團隊自主開發了能夠測試包辛格行為的薄板拉壓往復夾具,消除了側面摩擦力,并建立了超高強鋼新型本構模型,具備完成回彈精確預測和控制策略的能力。
面向車身結構概念設計階段研發了集車身結構設計、分析和優化的一體化軟件系統。系統采用深度學習算法和模板技術實現了多種車型結構智能化建模;采用自主CAE求解和外接求解器,可求解剛度、模態和碰撞工況;創新了多車型共享模塊優化算法,支持車身平臺化和多學科設計。該軟件系統獲得了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,已應用于多種量產車型設計。